龔義仁 張晨玲
(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觀察螺旋藻對肝硬化血漿甘膽酸及蛋白的影響。方法:在常規護肝、對癥治療基礎上,采用螺旋藻膠囊對34例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前后血清CG、ALB、GLB檢測結果對比觀察。結果:口服螺旋藻2個月后血清CG顯著下降, P<0.01,半年后接近正常水平;4周內對提高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水平有顯著療效,有效率達97.1%, P<0.01,但經6個月治療對血清GLB升高無明顯治療效果。結論:螺旋藻適合于肝硬化病人使用,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臨床使用較為安全可靠。
關鍵詞: 螺旋藻;肝硬化;甘膽酸;白蛋白;球蛋白
螺旋藻(Spirulina platcnsis ),俗稱藍藻,其主要成分為螺旋藻多糖蛋白((Plolysacch aride proteinof spirulinsn ) ,含有8種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氮基酸及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生物活性物質等。為此,我們應用螺旋藻膠囊治療34例肝硬化患者并進行血清甘膽酸(CG)、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臨床觀察?,F報告如下:
1.1 性別與年齡 男性20例,女性 14例;年齡32-56歲,平均47.2歲;病程4-6年。
1.2觀察對象 以符合有關統一診斷標準[1]的門診病例作為觀察對象,計肝炎后肝硬化15例,血吸蟲病性肝硬化 14例,膽汁性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其中3例為失代償性肝硬化。
2 方法與內容
2.1觀察方法 病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檢測腫瘤四項,同時送檢肝腎功能、蛋白電泳、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血清電解質,并作B型超聲波,探測肝、脾、膽囊、腹水等,以及作食道吞鋇X線攝片及纖維胃鏡等,每2個月復查上述項目,觀察對象采用自身治療前后對照。
2.2 治療方法 在護肝、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選用螺旋藻膠囊口服治療,每次4粒(每粒含精粉0.35g) , 每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用,以連續服用2個月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同時合理營養,改善生活方式,禁煙、限酒等。
2.3 療效判斷 經治療后生化指標改善10%以上為有效,改善20%以上為顯效,改善不足10%為無效。
3 結果
3.1 34例肝硬化血清 CG、ALB及GLB檢測結果,見表l。
表1 3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G、ALB、GLB檢瀏結果(士S )
類別 |
n |
CGug/dL |
ALB/g.L-1 |
GLB/g .L-1 |
肝炎后 |
15 |
1068.2±927.0 |
22.4±10.2 |
39.7±10.2 |
血吸蟲性 |
14 |
1982.3±1426.1 |
27.6±13.5 |
36.8±6.6 |
膽汁性 |
3 |
2014.2±1623.4 |
21.8±9.4 |
35.5±7.9 |
酒精性 |
2 |
326.3±143.4 |
30.6±6.5 |
32.9±6.2 |
合計 |
34 |
1246.8±1032.3* |
29.3±7.6* |
36.3±7.0** |
注:本院臨床正常參考值:CG <200 u g/dL, ALG 35-50g/L, GLB 20-35g/L。與正常值比較,*P <0.01, **P >0.050.
3.2 34例肝硬化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G、ALB及GLB檢測結果,見表2。
表2 34例肝硬化患者治療前后CG、ALB、GLB檢測結果(士S )
觀察時間 |
n |
CGug/dL |
ALB/g.L-1 |
GLB/g .L-1 |
治療前 |
34 |
1246.8±1032.3 |
29.3±7.6 |
36.3±7.0 |
2個月 |
34 |
847.6±322.5* |
30.4±8.8 |
35.6±6.9 |
4個月 |
26 |
470.0±209.3 |
33.6±6.8 |
34.9±7.0 |
6個月 |
21 |
312.6±19.8 |
40.6±8.4** |
35.1±6.8*** |
注:與治療前比較:*2個月后,t -7.1查t分配表,自由度df =34-1=33,P<0.01;6個月后,** t =1.8, df =21-1=20, P >0.05;* ** t =1.5, df =21-1=20, P >0.05
3.3 療效 34例中4個月后有13例患者自動終止治療,見表2。在3項觀察指標中,CG改善最為明顯,2個月后即有顯效;治療6個月后對ALB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無統計學意義;對GLB基本無效
4 副作用
34例肝硬化患者在口服螺旋藻膠囊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現任何明顯副作用或反應,部分患者食欲及睡眠有改善,大小便通暢。
5 討論
肝臟是人體內最為重要的代謝中心,使正常肝纖維結締組織的形成與分解保持動態平衡。多種病因可使正常肝細胞結構被破壞,肝內血管結構紊亂,肝內微循環發生障礙,使肝纖維結締組織彌漫增生大于分解,導致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減退,從而形成肝硬化。
甘膽酸(CG):為一種分子量465.6的膽酸與甘氨酸結合而形成的結合膽酸,僅在肝細胞內合成,對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謝起重要作用。它參與正常的肝腸循環,當出現有肝功能損害時或出現肝內膽汁郁積時,則可呈異常升高。因而具有反映肝功能狀態及鑒別黃疸類別的臨床意義。正常時周圍血中含量很少,>200 u g /dl為異常。本組3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G為1246.8士1032.3 u g/dl,顯著高于正常水平,P <0.01,反映肝硬化病人存在肝功能障礙和膽汁郁積,其升高值似與肝功能損害程度呈正相關[2]。提示病情重、病情進展及預后不良,雖然本組病例檢測ALT,AST值均在正常范圍或輕度異?!驳陀?/span>2倍正常值)。為此,本組資料表明,CG檢測在了解肝細胞損傷程度特別是輕度損傷者比常規的肝功能試驗更為敏感,且肝硬化時CG異??沙殖掷m較長時間,而單項ALT升高的非肝病患者,CG多為正常,故可對肝組織實質性損害有鑒別意義,己有類似報道[3]。本組病例口服螺旋藻膠囊2個月即發現血清CG顯著下降,P <0.01,隨著療程的增長而下降幅度愈明顯,半年后接近正常水平(312.6士19.8 ug/dL),見表2。螺旋藻是地球上最為古老的稀有藻類生物,現己知它是本世紀極具營養價值的天然資源,是非洲土著人常食的綠色植物之一,營養成份十分豐富,蛋白質含量占68%以上,而氨基酸的組成平衡且十分合理,極易為人體吸收,因其細胞壁薄,含纖維少,故而易被消化吸收[4]。為此,適合于肝硬化病人使用,有利于損傷后的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
蛋白質主要在肝臟合成,特別是白蛋白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功能的肝細胞的數量,本組3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LB為(29.3土7.6g/L ),明顯降低,反映肝功能不良,經4-6個月治療后有所改善, 但無統計學上意義,P >0.05。有報告[5]螺旋藻膠囊口服在短時間內((4周)對提高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水平有顯著的療效,有效率高達97.1% , P<0.0 1。在慢性肝病時,肝內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受到免疫刺激,球蛋白生成亢進。本組中21例經6個月的治療
觀察結果提示,螺旋藻膠囊治療對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球蛋白升高無明顯治療效果。通過對34例的臨床治療觀察,未發現螺旋藻膠囊的任何毒副反應,服藥期間未發現任何不適,臨床使用較為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貝政平.3200個內科疾病診斷標推[M] .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68~272
[2]陳士葆,沈健偉,梅長林.血清甘膽酸測定對慢性肝病的診斷價值[J]實用內科雜志,1990,10(1): 28~29
[3]陳士彬,龔義仁 空腹血清甘膽酸測定的臨床意義[J].江西醫學院學報,1989, 29(4): 50~51
[4]程雙奇.螺旋藻的營養評價[J].營養學報,1990, 12(4): 415-417
[5]龔義仁,劉仁樹.螺旋藻膠囊口服治療缺鐵性貧血的初步探討[J].江西預防醫學雜志,1993,2(3):13~14